英军情五处警告 华裔律师李贞驹为“影响力间谍”
2025-11-13 17:27: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李贞驹。(图片来源:?共用领域 微博)?
英国情报机构于2022年向国会发出罕见警告,指一名长期活跃于英国华人社群与政商圈的律师李贞驹(Christine Lee)被怀疑为中共“统战”与“影响力作业”的代理人。此一警示不仅震动英国政坛,也引发关于外国干预、慈善与选举政治资金透明度的激烈讨论。
从移民律师到中共顾问
李贞驹1974年自香港移居英国,11岁进入当地学校;1990年创办个人律所,主攻移民与签证领域,因业务性质与大量中国来英人士往来,逐步与中国驻英使领馆、海外华人事务机构建立密切往来。2008年她被任为中国驻英使馆的法律顾问,后来又成为北京侨务机构的法律顾问;2018年该机构被整合为中共统战部体系的一部分。这条“法律+社群活动”的轨道,构成了她被视为具影响力的基础。
组织化的影响工程 英国华人参政项目与政治捐款网络
2006年李氏创立“英国华人参政项目”(British-Chinese Project),定期举办研讨、访华团与交流活动,并扶植部分华裔政治新秀参选;她本人也以个人与所属机构名义向多位国会议员与政党派别捐款。
BBC与调查媒体指出,李氏透过社群网络把握“可培植的人脉”,这与情报机构关注的“长期影响力投入”特征高度契合。
MI5发出警示?被当事人反诉告上法庭
英国国内情报机构向下院议长与部分议员发出“干预警报”,称李贞驹被认定与中共统一战线系统有关,并可能透过资金、关系与活动“影响”英国公共与政治领域。情报机构的评估属国家安全范畴,公开原因与细节受到保密限制;因此虽有警示,却未必触及可公开起诉的证据门槛。
面对MI5的警示,李贞驹否认不法行为,并在2023年向专责的调查法庭提出诉讼,要求情报机构披露评估依据与具体事实,指控其名誉被不当损害。法庭程序中亦有主张(由部分政治人物提出)——MI5发出警示的时机或与当时英国内政政治事件(例如Partygate)有关,引发是否存在政治动机的质疑。
法院裁决?驳回李氏对MI5的诉求
2024年12月,英国的专责法庭(Investigatory Powers Tribunal)对李氏提告作出裁决,三位法官一致认为MI5当时发出警示有“合理的国家安全基础”,因而驳回李氏对MI5的诉求。公开判决维持了情报机构在涉外干预事项上的广泛保密与裁量空间;但裁决也在社会上留下两个争议点:一是国会与公民是否获得足够透明以监督外国影响力?二是被警示人士在未受刑事起诉状态下的声誉救济途径是否足够?
军情五处罕见出手 中共渗透警报升级
2025年初,英国军情五处(MI5)发出一份罕见的“外国干预安全警报”,直指华裔律师李贞驹涉嫌代表中共在英国议会活动,以捐款、联谊、招募为手段,影响政策与政界人脉。
英国内政部称,这是经过“长期调查、极具战略意涵”的情报结果,显示中共对英国民主体系的渗透不再是抽象威胁,而是具体行动。
根据警报,李贞驹与中共中央统战部“秘密协调”,长期推动影响行动,资金来源来自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外国公民,并用以赞助英国多位议员与政党。MI5更警告,她的核心任务是“塑造亲中政治环境、削弱对中共人权质疑”。
捐款渗透 从工党到自由民主党
李贞驹以“华人社区领袖”与“慈善律师”身份活动多年,与英国两大党均保持密切往来。
根据《BBC》与《卫报》报道:工党议员巴里.加德纳(Barry Gardiner)在五年间收受李贞驹律所超过42万英镑捐款,主要用于雇用研究助理。其子甚至担任加德纳的日程经理。
自由民主党领袖埃德.戴维爵士(Sir Ed Davey)在担任能源大臣期间也收受5000英镑捐款,尽管他表示这笔资金“合法透明”,但坦言这是他“首次感到不安”。
英国议会记录显示,李贞驹多年来通过其律所Christine Lee&Co.向各政党捐款,涉及金额庞大且跨越政治光谱。这种“跨党操作”正是中共统战的典型策略:以经济利益换取政治影响力。
统战渗透的“英伦样本” 从社区到议会
李贞驹早年在英国创建“英中法律协会”及“英国华人议会跨党派小组”,声称要“促进多元、代表华人”。然而,MI5指出这些组织实际受中共统战部指导与资助,用以渗透英国政坛、收集情报与塑造亲共舆论。安全部门指出,她以联谊、邀请、捐助为名,实为情报收集与关系绑定。
这类活动在中共统战系统中有明确定义,被称为“政治影响行动(Political Influence Operations)”——即以“文化、经济与情谊”为包装的渗透。
英国安全学者乔纳森.埃文斯警告:“这不是间谍行动,而是一场长期的政治工程,目的是在议会内部培养对北京友好的声音。”
政界震动 要求驱逐 立法防范
保守党重量级议员、前党魁伊恩.邓肯.史密斯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在下议院紧急发言,直指“这是英国国家安全的重大漏洞”,并呼吁立即驱逐李贞驹出境。
前国防部长托比亚斯.埃尔伍德也表示:“这正是中共典型的‘灰色地带干涉’,政府必须立即回应。”内政大臣普丽蒂.帕特尔则公开谴责:“有人明知故犯,代表中共渗透英国政治,这令人深感忧虑。”她强调政府已强化“反外国干预计划”,但也承认现行法律“无法完全应对政治渗透”。
情报界的警讯 中国取代俄罗斯成头号威胁
根据BBC安全记者戈登.科雷拉分析,MI5公开针对个人的警告极为罕见,意味着情报部门“极度重视此案”。
过去英国情报焦点多放在俄罗斯的渗透,如今焦点转向中国——尤其是在学术、科技与政治层面。
MI5官员坦言:“中国不是来偷文件的,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政治生态。”
由于英国尚缺乏完整的反外国干预法,情报部门决定公开曝光,以防进一步渗透。这种策略被视为“阳光消毒”行动——通过公众揭露来切断渗透网络。
自由民主的防线
当中共以“慈善、文化、社区”为名渗透议会,当统战部的金钱与关系网渗入立法核心,英国乃至整个西方都面临同一挑战:李贞驹案不仅是一起“捐款丑闻”,更是一场必于民主制度自我防卫力的警示。
“不是坦克压境,而是笑脸与支票。”在全球化的表象之下,一场“无声的意识形态战争”早已开打。
正如MI5报告所言:“中国试图塑造未来的英国,从影响一名议员开始。”
中共统战与民主国家的脆弱点及对策
学界与情报分析家将李贞驹案件视为中共海外影响力工具箱的典型案例——“资源+社群+人脉”混合运用,长期培养能与当地政商精英建立关系的中间人(或代理组织)。英国、澳洲与美国的报告均指出:统战手法(包括资金支援、教育与文化交流、社群组织及诱导性公关)能在不违反当地法律的前提下,改变信息、议题与决策生态,形成“慢性影响力”。对抗之道不仅是情报单位的警告,还需立法、政治透明化、政党与学术领域的尽职查核和社交媒体教育。
李贞驹案的要义不在于单一个案是否构成刑事罪名,而在于:外国政权利用民间组织与个人作为影响力工具时,民主社会如何在保护开放与自由的同时,防止制度性渗透。
MI5公开警示虽属非常手段,但法院支持情报机构判断,亦反映出英国对“外国系统性干预”的高度戒备。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