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14艘055大驱下水,还会接着造吗?
2025-11-01 06:25:1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搜狐军事
中国海军这几年发展得飞快,尤其是055型驱逐舰这种万吨级大家伙,从2017年首艘下水到现在,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最近,根狙汤星照片和各种媒体报道,第14艘055型驱逐舰正式下水了,这意味着第二批次的6艘船全齐活儿了,总共14艘稳稳地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同类舰艇的数量。很多人都在问,这么多艘下水了,是不是055系列就到头了?未来还会不会继续造?

先说说这个第14艘的下水情况吧。根据网上流传的卫星图像和军迷分析,这艘船是在大连船厂完成的,大概是2025年10月下旬的事儿。船厂那边用拖船帮忙定位,过程挺顺利的,没啥大张旗鼓的仪式,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意义。055型从设计到建造,排水量在1.3万吨左右,长度180米,宽度20米,隐身设计做得不错,雷达反射面小,适合远洋作战。它的垂直发射系统有112个单元,能装各种导弹,从防空的海红旗-9到反舰的鹰击-18,还有反潜和对陆攻击的家伙事儿,应有尽有。雷达是四面相控阵,电子战系统也齐全,能当编队指挥舰用。比起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它在发射单元数量上多一些,综合能力不输。
回想整个系列的建造历程,从2017年6月江南船厂的首舰南昌舰下水开始,第一批8艘船舷号从101到108,分别去了北部和南部战区。那些年造船速度像下饺子一样,2018年第二三艘跟上,2020年第一批全下水。服役后,这些船参与了不少演习,南北呼应,实力大增。第二批从2021年启动,舷号109到114,前四艘去了东部战区,帮东海舰队补上区域防空的短板。命名上,109东莞、110安庆、111保定、112哈尔滨,这些都确认了,哈尔滨还继承了老舰的舷号,挺有传承意味的。最后两艘113和114,可能叫九江和宜宾,计划配到南部,配合福建舰和山东舰,形成航母群。整个建造过程,船厂优化了模块化组装,供应链从钢材到电子元件都稳当,工人分班干活,确保效率。

现在总共14艘下水,第一批8艘全服役了,第二批的头几艘也在海试中,预计到2027年左右全入列。中国海军的盾舰总数,加上40多艘052D,会超过50艘,这规模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话说回来,美国的阿利·伯克级数量多,但吨位和多功能性上,055有自己的优势。韩国有正祖大王级,英国有26型,但都没055这么全面。国际形势紧张,快速形成战斗力比瞎折腾新设计靠谱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第14艘下水后,船厂没看到第15艘的迹象,是不是就停了?从可靠情报看,不太可能。中国在第14个五年计划(2021-2025)中批了第二批8艘,总共16艘。卫星图像显示,大连和江南船厂还有两艘在建,第九和第十艘已下水,第十一第十二在准备。等等,这跟14艘对不上?其实,第一批8艘,第二批本来传的是8艘,但最近报道说第二批是6艘完成,总14艘,可能计划调整了。但有消息说,总目标是16艘,分散到北东南三个舰队。美媒和一些分析认为,到2025年底或2026年,会看到更多。

未来会不会接着造?答案是肯定的,但可能不是原版055,而是改进型055B。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技术在进步,中国的新燃气轮机像CGT-30M或40兆瓦级的,已经成熟,能支持全电推进,排水量可能上2万吨。升级点包括氮化镓雷达,一坑多弹的垂发单元,能塞更多导弹,还有激光或微波武器。电磁炮技术有,但战术价值争议大,不如定向能武器实用。美媒报道,中国可能用055当反导平台,装HQ-19导弹,防中段拦截。海军从1990年代的4800吨哈尔滨舰起步,到现在万吨级,三十年三代跨越,打破了西方垄断。

想想看,海军的整体计划里,航母在增加,福建舰服役了,下一艘004型可能核动力。护航舰队需求大,055这种多面手不可少。外媒猜测,2021到2025年,中国会下水更多驱逐舰,包括8艘055。甚至有传闻,057型在酝酿,排水量2万吨,268个垂发,但这还只是猜测。现实点,海军优先稳健路径,先积累数量,再迭代质量。比起日本的新驱逐舰16000吨,或韩国的,大家伙,中国更注重体系作战。
当然,造船不是无限的,受预算和国际环境影响。但从趋势看,中国海军蓝水能力在加强,远洋部署越来越多。像最近055领队去澳洲东海岸演习,直播火力,澳洲和新西兰都注意到了。这说明055不光是数量,还在实战中证明价值。未来十年,预计055系列会扩展,融入更多航母编队,执行远海任务。工业基础强,船厂忙不停,供应链覆盖全国。

话说回来,有人担心055的设计老化,毕竟定型十多年了。但服役中期升级潜力大,能换新导弹如海红旗-9C,红旗-10A,甚至激光近防。比起美日的新舰,055还领先半代。全球海军竞争加剧,中国选择务实路线,不追求花里胡哨,先把战斗力攒起来。
总的来说,第14艘下水是里程碑,但不是终点。海军现代化从小型舰起步,到万吨级全球第一,维护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未来,055B或更多批次会来,取决于技术突破和需求。谁知道呢,也许明年就看到第15艘的影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