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PPI年减3.6%超预期 通缩担忧持续
2025-08-09 10:25:3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国家统计局周六(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3.6%,跌幅超预期,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没有变动。这凸显国内需求低迷和持续的贸易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影响。
中共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PPI同比下降3.6%,超出经济学家预测的3.3%的跌幅,并与6月创下的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准相匹配;7月份PPI环比下降0.2%,和6月份的0.4%的跌幅相比有所改善。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7月份环比上涨0.4%,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
据路透社报道,尽管有分析人士看到通缩压力缓解的迹象。澳新银行(ANZ)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PPI的环比数值以及核心CPI的同比数值均有所改善。但保银资产管理(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Zhiwei Zhang)表示,“中国通货紧缩是否就此结束仍不明朗。”
“房地产行业尚未稳定。经济仍然更依赖外部需求而非国内消费。劳动力市场仍然疲软。”他说。
邢兆鹏预计,当前旨在遏制汽车等领域无序竞争的“反内卷”政策措施,将从8月起开始推高PPI的同比数值。然而,其他分析师仍持谨慎态度,并指出,如果中国缺乏需求侧的刺激或缺乏改善民生福祉的改革措施,这些政策对最终需求的影响可能有限。持续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中美脆弱的贸易关系,也继续对消费支出和工厂活动构成压力。
中国的工厂通货紧缩已经持续了34个月,价格战加剧了中国的通缩压力,而国内的消费需求仍然脆弱。政府已启动相关行动,以遏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但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共政府应对价格竞争的早期措施尚未有明显成效。
彭博社认为,政府的宣传活动似乎对民众认知的影响收效甚微,基于央行的家庭调查,物价预期指数自去年年底以来持续下降。
衡量整个经济体价格水平的广义指标“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已连续9个季度下降,创下数十年来最长的连续下降纪录。
彭博经济学家朱怿(Eric Zhu)表示,总体形势将保持不变,但中国经济要摆脱通缩压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