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消费低迷 中共骤降“豪车税”门槛
2025-07-19 16: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当局近日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将起征价格从130万元大幅下调至90万元人民币,并首次将纯电动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型纳入征税范围。业内人士指出,此政策变化反映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高净值人群消费意愿下降,以及高端车市需求疲软,政府没钱的现状。
中共下调“豪车税”门槛 新能源车首次波及
综合《第一财经》、《华夏时报》消息,自7月20日起,中共财政部与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将售价(不含增值税)90万元及以上的各类动力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型)均纳入“超豪华小汽车”征税范围,并在零售环节加征10%消费税。
相较于2016年设定的130万元起征标准,此次调整不仅大幅降低了价格门槛,也显着扩大了征税对象范围。(延伸阅读:美中贸易战下 中共重申“过紧日子”)
官方政策明确指出,新能源车型因无气缸容量限制,仅在零售环节征税;而传统燃油车型则维持在生产(进口)和零售两个环节分别征税。此项调整被市场解读为将进一步压缩高价新能源车的利润空间,并可能促使部分车企和经销商提前消化现有库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豪车税门槛的下调,实则精准捕捉了近年来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实际交易价格的持续走低趋势。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近年来豪华燃油车型的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5年6月,平均促销幅度已达26.8%。原先130万元区间的车型,如今实际成交价普遍已降至90万元左右。因此,此次税收门槛的调整,更像是对市场真实变化的被动式跟进。
豪华车市现短期抢购潮 难掩消费信心不足
据蓝鲸新闻报道,官方政策公布后,中国市场短期内出现了一股抢购热潮。保时捷、奔驰、宝马等品牌销售点均上演了消费者“赶末班车”的现象,尤其是保时捷911、帕拉梅拉等主销车型更是供不应求。销售人员直言:“晚买两天就要多付十几万。”
然而,这波抢购潮的背后,更多地暴露出潜在购车者对未来消费税负担加重的担忧,而非对高端消费市场的真实信心反弹。(延伸阅读:政府没钱了?中共承认“过紧日子”是长期政策)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售价90万元以上的新车销量约为3.7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仅为214辆,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更是挂零。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政策调整受影响最大的并非劳斯莱斯、宾利等超高端品牌,而是保时捷、奔驰S级等兼具销量和品牌溢价的车型。
高端消费低迷 超豪华大幅降价求生
与此同时,部分超豪华品牌被迫大幅降价求生。例如,玛莎拉蒂Grecale原指导价超过65万元,但部分经销商为清库存,售价一度跌至38.88万元,这无疑是其销量困境的真实写照。(延伸阅读:价格战再起 五一长假中国各车企纷纷降价)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玛莎拉蒂在华累计销量仅384辆,同比大幅下滑。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同期在华销量也均出现明显下降,降幅均超过两成。
《每日经济新闻》19日报道,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宾利在华销量为884辆,同比减少20%;劳斯莱斯在华销量为289辆,同比减少23%;法拉利在华销量为300辆,同比减少14%;兰博基尼在华销量为157辆,同比减少39%。
在崔东树看来,超豪华品牌整体走弱,体现出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暂时放缓。(延伸阅读:中国车企热销假象 “零公里二手车”内幕曝光)
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尽管官方宣称下调“豪车税”门槛旨在“引导合理消费”,但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政策出台的理由,实则更凸显出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与高端消费能力下降的双重现实。消费税作为中国第三大税种,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收入增长仅为1.6%,财政压力凸显。
豪车市场作为观察中国经济信心与消费能力的晴雨表,其冷暖已然成为当前中国消费结构变化的缩影。消费信心不足、高端需求萎缩,正成为当下中国经济转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信号。(延伸阅读:中共地方财政恶化 多省市设“砸锅卖铁专班”)